Search


這兩天因為韓國瑜陣營「母語在家學就好」的一席話,引起許多新住民媽媽的憤怒。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這兩天因為韓國瑜陣營「母語在家學就好」的一席話,引起許多新住民媽媽的憤怒。
 
針對這個問題,新住民的孩子自己是怎麼想的呢?
 
前兩天我和助理聊起這個問題,助理提到一位之前在新竹唸書的同學,就曾經寫過自己母親的故事,與學習菲律賓母語的經歷。
 
我們也特別邀請她寫下一段文字。讓大家理解對新住民而言,「母語在家學」是多麼艱難。
 
也請各位共同重視,我們一起支持新住民的語言教育權。


 
下文是劉宜欣同學(現職補教教師)的分享:
 
最近媒體熱議「母語在家學」的議題。我想到我的母親,和我自己學習母語的歷程。
 
我的媽媽從菲律賓嫁過來,我認為她是一位在異鄉開始新生活的勇敢女性。
 
孤身來台二十幾年裡,她逐漸淡忘故鄉的模樣,連家鄉的語言,也一點一點忘記,許多詞彙因沒有機會使用而變得生澀,台灣的語言蠶食了她的母語,剝奪她和家鄉的關聯。
 
這二十載,她為了生活忍氣吞聲,備受歧視,淡忘母語,並試著以台灣的面貌生存著;思鄉的苦只能靠一通遠洋電話來連結。
 
新住民,這個名詞就是過去的外籍配偶,一個曾經被瞧不起的身分。過去新住民的身分不受重視,被歸化成中華民國國民,運用母語的權利被剝奪,許多團體為了讓她們適應當地生活,教導他們中文及台語,卻沒給他們機會流傳自己的母語。她的根逐漸飄零,不敢奢盼有人為她傳承並再次扎根。
 
我的菲律賓語學習開始得很晚,直到高中三年級學測完才開始學習,學習的機緣是申請計畫要回到菲律賓做實地調查,為了語言溝通才開始學習。
 
自以為菲律賓語學得不錯的我到菲律賓後,完全踢到鐵板。早安、晚安、謝謝這些基本的在台灣背得滾瓜爛熟,遇上家人我卻只說得出maganda...(早安是maganda umaga)索性直接Good morning問候。
 
我改用英文跟家人溝通,可是家人總是用菲律賓語回覆我,我完全不知道他們說些什麼,也不曉得該如何回應,所以我學了一句:hindi ko mainditihan(我不知道你說什麼),不過最後我只會說”hindi"。
 
在那當下覺得自己很可悲,連自己不會說、聽不懂都沒辦法讓對方知道,而這群人是我的家人!
 
回台灣後,回顧了自己的學習歷程,發現童年不友善的環境讓我從沒想到要學習菲律賓語。同學的訕笑讓我更不敢表現自己跟菲律賓有關的這一面。
 
所以「母語在家學」,真的是一個這麼理所當然、簡單的事嗎?
 
隨著自己認識愈來愈多的新住民家庭朋友,我體悟到:許多新住民媽媽光是要在家裡講母語,就要承受很大的壓力。一方面她被期待要趕緊「同化」,去適應新的家庭;另一方面,甚至是根本禁止新住民媽媽教小孩講「聽不懂的話」。
 
這樣的難受,恐怕是許多人連想都沒想過的。
 
要突破這樣的問題,我們就需要學校教育。不只讓新住民孩子有機會認識自己的語言和文化,更重要地,還要讓其他孩子理解:這不是可以拿來嘲弄、訕笑的語言。這是我們母親的語言。
 
我是二代,我想說母語。過去錯失的機會,我正在努力補上。也希望大家正視這個議題。希望不要再有更多和我一樣,長大了才感到遺憾的孩子。
 

 
高鈺婷募款餐會資訊:
時間:11/9(六)18:00-21:00
地點:新竹市華麗風采宴會館(新竹市北區中正路245號6樓)
購票連結:https://reurl.cc/6gZVDV
餐券面額:2000元
 
*若購買超過一張餐券,請於留言處附註購買張數(ex:捐款金額填寫4000元,留言處附註,購買餐卷x2)
 
*若只想購買一張餐券,但希望捐款2000以上金額,也相當歡迎(ex:捐款金額填寫5000元,留言處附註:購買餐券x1)
 
*若無須購買餐券,也歡迎純捐款。
 

高鈺婷資歷:
【學歷】
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碩士
國立虎尾科技大學
大安高工
 
【經歷】
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
島國前進幹部
2016年邱顯智立委選戰工程師後援會成員
 
加Line分享訊息:http://nav.cx/fspuJHt
追蹤instagram
當我粉絲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kaofornpp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